紀錄片工作調查(四):工會
自2006年9月9日的成立大會以來,紀錄片工會在這兩年的草創期之內,基本上受到會員的普遍肯定。而與過去部分專業工作者運動所碰到的「藍領勞工組織vs.白領專業團體」爭議不同,在大部分紀錄片工作者體認到本身「雙重身份」的認同下,對於工會的角色,也就同時兼具了「勞工工會」與「專業協會」的期待。
從回收問卷的結果分析,截至目前為止,近兩年工會的整體表現受到會員的普遍肯定。首先是工會活動參與程度,受訪的工會會員當中,表示在一個月之內曾經參與工會活動者,佔了五成以上;半年之內曾經參與者,累計達八成左右。而在對工會是否發揮功能的評估上,接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肯定(認為「非常好」或「還可以」);而持較為否定態度者(認為「不太好」或「非常不好」)的比例,則不到一成五。
對於工會任務的評估部分,紀錄片工作者普遍對於廣義的勞動權益(包括「協助加入勞健保」、「爭取合理勞動條件」、「著作權保障」)及專業規範與職能(包括「促進專業交流」、「加強社會參與」、「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等兩大項目,都極為重視。對於這六項任務,大多數受訪者都認為是工會的重要工作,每一項都有約九成比例認為「非常重要」或「重要」。
而對於工會「雙重角色」的期待,源自於紀錄片工作者本身的「雙重認同」。「非常同意」或「同意」紀錄片工作者是勞工的受訪者,高達86%;但同時,更有90.7%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種專業。有趣的是,以身為勞工為榮的受訪者,超過四分之三;而以身為專業者為榮者,則約三分之二。過去台灣的專業工作者,多半樂於認同本身的「白領專業」,而不願意承認與藍領階層同為勞工的身份。相對來說,紀錄片工作者能夠突破窠臼與刻板印象、重新尋找自身工作定位的狀況,或許與多數紀錄片工作者必須觀察社會、並同時投入社會改革等運動的特性有所關連。
自2006年9月9日的成立大會以來,紀錄片工會在這兩年的草創期之內,基本上受到會員的普遍肯定。而與過去部分專業工作者運動所碰到的「藍領勞工組織vs.白領專業團體」爭議不同,在大部分紀錄片工作者體認到本身「雙重身份」的認同下,對於工會的角色,也就同時兼具了「勞工工會」與「專業協會」的期待。
從回收問卷的結果分析,截至目前為止,近兩年工會的整體表現受到會員的普遍肯定。首先是工會活動參與程度,受訪的工會會員當中,表示在一個月之內曾經參與工會活動者,佔了五成以上;半年之內曾經參與者,累計達八成左右。而在對工會是否發揮功能的評估上,接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肯定(認為「非常好」或「還可以」);而持較為否定態度者(認為「不太好」或「非常不好」)的比例,則不到一成五。
對於工會任務的評估部分,紀錄片工作者普遍對於廣義的勞動權益(包括「協助加入勞健保」、「爭取合理勞動條件」、「著作權保障」)及專業規範與職能(包括「促進專業交流」、「加強社會參與」、「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等兩大項目,都極為重視。對於這六項任務,大多數受訪者都認為是工會的重要工作,每一項都有約九成比例認為「非常重要」或「重要」。
而對於工會「雙重角色」的期待,源自於紀錄片工作者本身的「雙重認同」。「非常同意」或「同意」紀錄片工作者是勞工的受訪者,高達86%;但同時,更有90.7%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種專業。有趣的是,以身為勞工為榮的受訪者,超過四分之三;而以身為專業者為榮者,則約三分之二。過去台灣的專業工作者,多半樂於認同本身的「白領專業」,而不願意承認與藍領階層同為勞工的身份。相對來說,紀錄片工作者能夠突破窠臼與刻板印象、重新尋找自身工作定位的狀況,或許與多數紀錄片工作者必須觀察社會、並同時投入社會改革等運動的特性有所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