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編劇罷工看台灣影視勞動 (文/林昶宏)

美國編劇工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WGA)因DVD重播費(residuals)等爭議,自去年11月初所展開的罷工抗爭,在資方(Alliance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Producers,AMPTP)不讓步的情況下,重返談判桌似乎困難重重。此次罷工嚴重衝擊美國娛樂產業,包括《24反恐任務》等許多知名電視劇因此停擺,僅能以重播過季節目墊檔。各家電視台黃金時段收視率逐漸下滑,估計將損失3到6億美元的廣告收入。近日工會更要求會員抵制金球獎及金像獎,美國演藝界的年度頒獎盛事因此也遭波及。

WGA並非首次為重播費爭議而罷工,過去在1960年和1988年也因類似問題分別展開歷時20週與21週的罷工。1960年,WGA的抗爭迫使七家大製片廠同意電影在電視上播出需付重播金、調漲薪資、並設立退休與健康基金等。1988年勞方再度罷工對抗美國電視網,使美國影視娛樂產業損失約五億美金。最後勞資協議片商須支付編劇國外重播費,一小時節目最高可達4400美金、或是片商總銷售金額的1.2%。

編劇工作相當不穩定,合約間隔期間的「待業空窗期」長短不一,通常視個別編劇的名氣而定。根據WGA統計,去年就有高達46%的編劇處於失業狀態。在失業期間,重播費是編劇非常重要的財務來源。另一方面,DVD與網路等新科技衍生的重播市場,已經成為電影產業極為重要的收入來源。紐約時報於2004年調查顯示,家庭電影市場產值達48億美元,為院線營收的四倍;另外,未來三年美國電影網路下載將有十億美金營收,兩年內電影串流媒體市場則將獲利三十億美金。但根據現行約定,每張DVD的銷售中,編劇只能取得不到0.5美元的重播費;網路與行動電話等新科技衍生的重播費,則從1.2%到2.5%不等。因此,WGA趁此次勞資換約之際,要求將DVD等重播費分配給編劇的比例,提高一倍到0.6%,新科技的部分則一併提高為2.5%。但這些要求都為AMPTP所拒絕。

另一個爭議焦點,則是當紅的真人實境節目(reality TV),其幕後工作者是否適用WGA與資方協議的標準。AMPTP聲稱,多數真人實境節目並沒有劇本,因此並無編劇;但WGA則認為,真人實境節目中挑選題材、創造情節、並以特殊形式展現等,都是編劇工作,因此其工作者適用勞資協議中的相關規定。因為電視台製作真人實境節目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要降低產製成本,因此極不願此類節目之工作者也加入工會而提高薪資成本。例如《超級名模生死鬥》的編劇於2006年試圖加入WGA,業者便立即解雇編劇。

除了以罷工進行抗爭之外,WGA也以資方慣用的「各個擊破」策略來還治其人之身,跳過AMPTP直接與各個製作公司進行談判,並且在年初成功地與知名脫口秀主持人David Letterman的節目製作單位達成包括重播費的協議。但是另一方面隨著談判延宕,WGA內部也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特別是非明星的一般編劇工作者,因為經濟壓力持續擴大,部分成員跨越罷工線的可能性也逐漸提高。勞資雙方拉鋸戰局如何發展,仍未可知。

從美國經驗對照台灣,雖然目前WGA對於重播費的分配比例並不滿意,但這樣的「版稅」作法,至少已經能讓他們在待業時有一定收入得以維持生計。相對來說,台灣此類影視工作者的作品,多半賣斷給資方,導致後來的商品銷售利潤,都無法合理回饋給創意工作者。至於台灣「演藝圈」的工會組織,不僅在勞動權益爭取上少見著墨,還與政治及黑道力量糾纏不清,使得創意工作者缺乏類似WGA的集體發聲與行動管道,導致應有的勞動權益難以獲得保障。該如何走?美國編劇的抗爭作法與成效,應該能給予本地工作者一定的啟發。

(林昶宏為政大新聞所碩士生、傳學鬥成員)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