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調英倫】歴史為題.紀錄影片為形式:談英國BBC的歴史題材電視紀實類節目(文/陳斌全)

提到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所製作的紀實(factual)類節目,台灣的觀眾泰半會以為生態紀錄為其強項。其背後的道理,推估與長時間以來,引進台灣的BBC紀錄片節目,亦或是本地電視台與BBC進行國際合作的項目,多半以生態為主要議題。自然史與生態紀錄片,確實是BBC的強項之一,但在其總體製作量頗豐的紀錄片類型之下,人文與歴史類的紀錄類電視系列,更顯BBC製作團隊,以歴史為內容,紀錄影片為形式,展現電視做為大眾媒體可以呈現的深度與廣度。

英國歴史學家E.H. Carr (1892~1982)在其著作《何謂歴史(What is History?)》中曾經說過:「唯有透過現在的眼光,我們才可以看見過去和理解過去(‘We can view the past and achie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only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present…’)」。他試圖說明,歴史學家是一群不可能參與歴史的人,因而只有透過已發生過的事件所留下的蛛絲馬跡,才能建構「歴史的事實(historical facts)」,而非所謂唯一的事實。這句話,點出歴史的不真確,以及歴史可能因為現在世界的客觀狀態,因而主觀改變後世對歴史的釋詮。

紀錄片,因為其紀錄(document)事物的本質,常被認為具有檔案(archive)的性格,在某個程度而言,也被認為是在追求對「真實(reality)」的紀錄。然而,1930年代肇始英國紀錄片運動的John Grierson(1898~1972),對紀錄片(documentary)所做的廣泛定義:「對現實做創意性的處理(the creative treatment of actuality)」,亦排除紀錄片做為一種追求真實的工具性的期待。雖然,與傳統史學家不同,多數的紀錄片工作者,都在紀錄、參與和詮釋(未來的)歴史發生的當下,但是紀錄片與歴史的建構一般,其追索與呈現的目地,也不僅僅在於探尋或還原所謂的真實或事實,更多時候,在於展現對過去(past)或曾經存在事物的主觀理解。

在BBC所製作的人文歴史題材電視紀錄節目系列中,有一種次類型(sub-genre)似乎頗為常出現:是為以今日的觀點,去看待過去的歴史,並且以歴史文獻、典籍為本,做為貫穿古今的交匯,將其文獻脈絡堆疊在當代時空的現實之中,以歴史來為當代做註解,或用當代的眼光去重新詮釋歴史。如電視紀實類節目:《Edwardian Farm》(2011)、《Food in England:The Lost World of Dorothy Hartley》(2012)和《Great Continental Railway Journeys》(2012),皆是這樣的例子。



《Edwardian Farm》以真人實境(reality TV)的形式,由三位分別具有考古學和歴史學背景的專家為主要角色,參考英國愛德華(Edwardian)時代(1901~1910年代)的生活條件背景,在英格蘭西南的德文(Devon)郡鄉間,展開為期一年的,回歸歴史時空生活體驗紀錄。三位扮成「古人」的主角,在每一集的影片中,根據文獻歴史記載和嚴謹考證,配合季節,從事不同層面的日常生活考掘,諸如:農事、家事、休閒生活、工藝等,有時也會邀集當地居民共同參與這項計畫演出。影片以時間為軸,歴史面向為縱深,娓娓以旁白敘述,和主角人物現身解說,呈現愛德華時代的庶民生活面貌。因為真人實境秀容易被接受的娛樂性格,原本可能以文獻記載存在的、生硬且難以親近的歴史知識和觀點,透過影片形式的傳達,以及三位專家的觀點詮釋和扮裝演譯,歴史的概念躍然於觀眾的眼簾,呈現在今日的時空,與過去做對話的知性趣味。

《Food in England:The Lost World of Dorothy Hartley》和《Great Continental Railway Journeys》兩部電視紀錄片系列,則都是以早期的著作,做為串起時空的連結物件。《Food in England:The Lost World of Dorothy Hartley》,由歴史學家擔任主持人做觀點主述,透過一本1954年出版的,由作家Dorothy Hartley所寫同時親自配上插畫,敘述英格蘭-特別是在地鄉間,的飲食習慣的書(該書目前還能買得到);透過食材、料理方法、農業等面向,跟隨作家的腳步,探尋英格蘭在1950年代的飲食文化。由書中所描述的內容和插畫,影片用頗為優美的方式,找尋到食材的源起,也找到在地居民,式範傳統的料理,同時剖析食物背後的邏輯,更進一步連結到土地和居民的關係。影片中雖未明確點出,但其藉用早期書籍內容,從歴史觀點做為切入,探討當代日益重視的食物議題,郤是明顯可見。



由政府閣員轉行,擔任主持人的Michael Portillo所主持的《Great Continental Railway Journeys》行腳紀錄節目,則是跟隨一本1913年出版的旅行指南,搭乘火車,進行跨海到歐陸的火車旅行。其主要的史觀在於,探尋在上個世紀初始,因工業文明進步而改變人類的交通方式,讓旅行呈現不同於以往的面貌;藉由旅遊指南,看英國人在上個世紀初的旅遊形態,以及因為火車交通串起的,歐陸幾個曾經是英國人旅遊主要目的地的國家,今昔的對比。在旅途中,主持人不時會舉起書本朗讀當中的句子,印證歴史的痕跡,展現作家當時的描述,呈現抽象的「時空旅人」的趣味。影片所體驗的行程、旅店、餐廳,以及造訪的景點,無一不是跟隨著1913年的選擇,加上現代觀點的詮釋。做為旅遊紀錄節目,展現旅行可以俱有的文化深度,並非僅是異國料理的隨意品評吃喝,或主持人大呼小叫的浮面奇觀體驗,或獵奇式且帶著有色眼光的蒐羅異國風情。

以歴史為題,紀錄影像為形式,電視紀實類節目所能發揮的,在美學與知性啟發方面的功能,實在具有無窮的潛力。歴史和紀錄片,曾經雙雙被誤解為「枯燥」的兩項元素,在明白其本質並加以活潑運用之後,也可以生動且讓人意猶未盡。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