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決定要剪的那句話,其實就是代表你的意識形態。所以它跟劇情片在某種程度一樣,你還是在掌控某種東西,身為觀影者必須意識必須清楚的是:那個掌控背後的力量是什麼。」─吳米森
在台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中,以吳米森的作品來討論後現代強烈視聽風格影響下的紀錄片新貌,我想是再適合不過的了。他的紀錄片帶有濃烈的美學特色和極富想像力的形式敍事,以「看起來不那麽真實、但實際上可能更貼近真實」的創作狀態,去呈現他心中所認知的紀錄電影。
傳統紀錄片模式強調通過對真實時間、真實空間、真實場景等,向人們展示發生的事實,並試圖透過創作者的中心思維,以客觀的認定為前提,去指導觀眾對價值觀等各問題的思考。反過來看吳米森的紀錄片,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所要表達的反倒是一種「擺明主觀」的想法;藉此為施力點,他可以更放手去談他眼中的真實,道出主觀從後現代思考來看,也是一種包含在大客觀下的觀點。
這樣的創作路線,乍看之下對傳統紀錄片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但若回到最初的出發點,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吳米森關心的仍是「現實的社會問題」;一如寫實的劇情片並不代表就不是劇情片了,充滿戲劇元素的紀錄片也並不代表就違背了追求真實的精神。講究形式、敘事策略的紀錄片,還是在紀錄片的認定範圍內─;換個角度來看,更顧慮到觀眾存在的事實。
論述空間太大,造成觀者閱讀上的誤解也許是吳米森作品最危險的地方,但也不啻是最為引人入勝之處。在訪談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到吳米森在紀錄片與劇情片中,內容與形式的交互關係,以及他對紀錄片本質、拍攝方式的特殊體悟;進而探討他對於目前國內紀錄片環境的深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