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台北電影節「社會公義獎」介紹

影像是個人藉以經驗和瞭解世界的一套複雜再現系統,影像穿透了我們生活的各層面,除了日常生活場域,更包含了意識形態建構,甚至替代了經驗的本身成為認識世界的中界,我們皆透過影像來維持本身與社會的想像關係。

越來越多的社會議題也透過影像來建構與想像,甚至冀求藉由影像改變自身的困境。然而大量弱勢影像的高度相似與重複性,正透露了社會群體共同習而不察的思維模式,反而更鞏固了弱勢群體的「可憐」刻板印象,而不是去探索造成社會問題背後複雜與多樣的結構性成因。希望能藉由「社會公義獎」的舉辦促進影像所記錄的現實面與社會結構性成因有所聯結,觀眾才能藉由觀影,建立對社會議題的問題深刻的理解,體現真正的「社會公義」精神。

自2011年起由NGO組織發起,並邀請、學者、影像工作者共同組成的評審團,舉辦台北電影節會外賽「社會公義」獎項評選。「社會公義」的精神在於是否具有對邊緣議題的關懷,或對社會現狀提出有別於主流的觀點,並進行深刻的反思。評選方式從2011年台北電影節電影獎入圍的43部影片中,評選出符合「社會公義」主旨的影片,頒發獎狀與獎金,並於NGO會館舉行頒獎典禮及記者會。
 
本屆「社會公義獎」為初次舉辦,期待能在台北電影節諸多作品中探索商業與藝術之外的獨特觀點,為台灣影像文化注入深切的社會關懷,開拓出更廣闊的人文視野。

本屆入圍影片有:
《與愛無關》│郭笑芸導演一家暴議題記錄片
《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柯金源導演一環境議題紀錄片
《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黃信堯導演一全球暖化議題紀錄片
《爸爸節的禮物 ― 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羅興階導演一災難議題紀錄片
《遙遠星球的孩子》│沈可尚導演一自閉症紀錄片
《生靈》│周亭汝導演一動物議題短片
《晚餐》│劉千凡導演一貧窮議題動畫

主辦單位:全國自主勞工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文化研究學會,台北市教師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國家電影資料館,台北市文化局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