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客喔,入內坐啊!(文/楊力州)

這是一個契機,關於台灣紀錄片,也關於台灣的電影,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氛圍是在台灣新電影的年代,那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今天,紀錄片的各種可能就在台北市興城街10巷裡進行著………

過去,我總跟朋友說:「如果您想走上紀錄片製作的路,請保重!」

告別擔任高中老師,放棄擁有穩定生活優渥薪資的那一刻起,從此在創作的路上就像經歷一場場探險般的令人屏息以待。長達三年的音像紀錄所課程結束後,讓我對紀錄片產生更大的想像空間,學校像個溫室般保護個人創作的環境,離開學校後,才真正面臨到自我生存的極大挑戰。

最常讓許多朋友好奇的是-我們要如何靠創作維生?最常見的回答是,接些工商簡介及委製案來維持生活開 銷及製作自己紀錄片的資金,標準答案其實是,從沒想太多,也過了這麼多年。每次聽到許多前輩導演談論創作過程的艱辛,就已經明白個人生存法則並不適合套用 在其他人身上,這還牽涉到導演風格、人生態度、影片特性、週邊機運等等,有時無關乎是否才華洋溢,卻是取決於努力幾分或幸運與否。總之,說來無奈卻如此怪 異的現象,就得先看這個大環境的問題。電影工業式微,獨立製片手工業興起,這段期間,每個導演就像一個品牌,其中有好口碑的老字號,不時也有更多創新品牌 冒出,在吆喝聲中,各家的生存方式自然會有差異,有些堅持慢工出細活維持小店經營,有些今天開張而明天倒店,有些不管環境如何就是死撐到底,更有許多是帶 走夢想轉向其他跑道繼續奮鬥。

突然間,有個紀錄片工會成立了,聽起來這群路邊攤朋友可以有一個店面了吧!這裡不僅是一個可以遮風避 雨的地方,也是好伙伴互相取暖及支持的所在。一年了,紀錄片工會裡所展現的團結凝聚了出乎意料的向心力,縱使大家都忙,都有各自的路邊攤要顧,但彼此關心 及扶持的心一直都在。這是一個契機,關於台灣紀錄片,也關於台灣的電影,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氛圍是在台灣新電影的年代,那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今天,紀 錄片的各種可能就在台北市興城街10巷裡進行著。

人客喔,入內坐啊!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