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紀錄片補助之間:一個社會新鮮人的找錢之路

文/傅榆

從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畢業之後,對我來說好像是宣告紀錄片創作的路暫時告一段落。從畢業學長姐的經驗看起來,離開學校,好像意味著接案之路的全面開啟,以案養創作(或已經沒有創作這回事);或是進入到體制內成為自己不是那麼欣然接受的記者行業。而我,儘管畢業作品稍稍得到一丁點肯定,對於出社會後的創作之路自然是一丁點幫助都沒有。


剛畢業的時候,我不太想做「案子」,因為我覺得自己什麼都還不會。很幸運的我成為一位獨立紀錄片導演的執行製作,她很大方的讓我偷學什麼是「能夠拿到補助的企畫案寫法」,關於這點,我到現在還是非常感謝她。一個好的紀錄片企畫,要有大眾會有共感的題目、吸引人的角色、能夠提供想像的清楚架構、誠懇的拍攝緣由,和足以讓人初步信任的製作經歷。然而我的第一次,卻只學到其中的一點皮毛。

2009年,那時剛開始認識所謂的「紀錄片補助」有哪些可能性:公視紀錄觀點、國藝會、新聞局短片輔導金、還有CNEX基金會每年的主題徵案(後來還有CCDF、新北市紀錄片徵案等)。當時還沒有放棄尋找各種可能創作機會的我,極度沒有自信,對於那種看起來只有資深導演才可能拿到的補助,完全卻步,所以當我在破報上看到CNEX那一年的主題徵案公告,主題是「危機與轉機」,而且有「短片組」(也就是學生也可以報名),看起來門檻沒有那麼高,題目又有點嚴肅,感覺好像沒有那麼多人會去競爭(這樣講對CNEX好像有點不好意思)…再加上企畫如果入選第一階段,就可以到北京去提案,這對當時的我來說還蠻刺激的。我就這樣想了一個拍攝主題,才10分鐘的短片,我寫了近二十頁的企畫書、30頁的提案PPT,非常囉唆,卻其實只能傳達一個重點就是:我真的很想拍這個題目。所以我的「創作緣起與宗旨」寫了整整兩頁A4(後來才知道原來一頁就已經算太多了),整場提案像是唸RAP般的不知所云,可是我自認為我很認真,因為我很盡力的準備了我的提報內容、我的樣帶、甚至親手做了一個會用在影片裡的手工頭套。我很怕失敗,可是我打定了一個主意就是:總之我盡力了。而後來,事實證明評審真的不太知道我想幹嘛,只是覺得我很努力,我好像真的很想做…我就這樣拿到了我人生中第一筆補助款。

不過我印象蠻深的是,那時有個評審笑著跟我說:「這招應該只能用一次,以後就沒那麼容易了。」的確,提案還是有提案的規則,有它現實的地方。企畫案的寫法容易進步,然而,絕大部分的補助案都需要面談或現場提案,已經不只一位前輩跟我說過:「提案其實就是表演,跟你之後拍出來的作品,很可能是兩回事」。因為口條太差,我其實一直到現在對提案還是感到很困惑。我也不想過度謙虛,老實說我知道自己還蠻有一種發現拍攝主題或題材的「嗅覺」,我肯學,所以企畫案跟樣帶多少都有一點一點在進步,企畫案的那幾個要項,我比較知道「該」寫些什麼了(譬如故事大綱的言簡意賅清楚的角色目標,又或者是內容大綱其實就是腳本大綱可以包含對故事線的期待等等,這些都是我原本在寫企畫時感覺很模糊的項目)。隨著一次次的經歷累積,可以放在導演經歷的條目越多,也讓每次投件成案的可能性越高了一點。但是,我還是不會提案,每一次提案都讓我沒有自信,我不會說出吸引人的話,只有當我在台上被質疑,激動的表達我為什麼想拍這部影片到哭,評審們好像才能稍微理解我想表達什麼,卻又陷入一種,「妳這樣跟被攝者距離那麼近,會不會太過熱血,真的能拍出好片嗎?」或者「一個專業導演怎麼可能在台上哭出來,這太不可靠了」的困境。

所以到底怎樣比較容易拿到拍攝的補助款,我其實並不真正知道,我不知道評審們真正選我的理由是什麼。不過當然,並不是每次投件都會成功,從那些我沒有拿到補助的企畫來分析理由,或許更容易一些。有的時候幸運進入第一階段,我可以聽到有人轉述評審的幕後討論,有時單純是因為評審結構,有人特別不喜歡這個提案,它有可能就在爭議邊緣的狀態下被擠掉了。有時連第一階段都沒有進入,這我就會比較清楚的知道那題材可能只有我自己有興趣,不過不論是哪一種最終沒有成案的企畫,仔細回想,它們的共通點就是,我其實沒有那麼多的熱情,它並沒有真正那麼吸引我,吸引到我願意花上生命中的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去拍攝這部紀錄片。因為如果有的話,它的命運就會完全不同。

有一次,我的提案最終沒有在提案會上拿到補助,我非常難過,因為那是我真正很想拍的題目,卻得知那似乎主要是因為某位評審的不認同,而被刷掉了。在那當下我在心裡怨恨他,覺得他誤解了我,對我不公平。但其實更氣自己的表現讓自己被誤解,我無法讓評審理解我真正在想什麼,那是我的問題。然而,後來主辦單位卻對我的這個題目表達高度的興趣,他們願意跟我一起去提別的補助案,協助我找到拍攝資金。就因為這樣會後的幾句對話,後來我的影片拍成了,發行了,路越走越遠了。而我其他那些被刷掉的企畫,就沒有這種好運。回頭來看,關鍵似乎還是在於那個「我有多想拍?」 那好像是騙不了人的。

可是難道沒有拿到補助我就不能拍了嗎?很實際的說,拿到錢,有人逼我把它完成,在漫長的拍片過程中,好像的確需要那個動力推動著前進,這也是為什麼我即使困惑,卻還在這條路上繼續嘗試吧。



提案補助經歷
2010 紀錄片《百萬格子小富翁》16分鐘
   2010 CNEX年度主題短片組提案入選
2012 紀錄片《藍綠對話實驗室》(文建會版)54分鐘/完整版75分鐘
   建國百年基金會民間提案補助(與CNEX基金會合作)
2012 紀錄片《藍綠對話實驗室2:中港臺民主實驗》製作中
   2012國藝會常態補助入選
2013 紀錄短片《我在台灣,我正青春》30分鐘
   2013新北市紀錄片獎提案入選 首獎
2013 紀錄片《我在台灣,我正青春》完整版製作中
   CCDF第四屆華人提案大會入選
   Sundance-CNEX紀錄片工作坊入選
2014   公共電視公開招募青少年節目《我的夢想APP》入選
   擔任製作人兼導演(與德宇製作合作)
2015   紀錄短片《完美墜地》製作中
   2015新北市紀錄片獎提案入選

未入選最終階段(或最終未成案)
2012 紀錄片《理想主義的困惑》CNEX主題徵案第一階段入選
2013 紀錄片《草莓人購屋記》新北市紀錄片徵案第一階段入選
2014 紀錄片《小資男女買房記》CNEX主題徵案第二階段入選,最終未成案





Dana K

LGBT,電影,影集,書,德國足球,搖滾樂,台灣獨立。 歌德/工業/民謠金/旋死/英搖/民謠/Grunge/Post-Grunge/Pop/Darkwave/另類搖滾/廣義的金屬頭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