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與商業】不「拍」怎知身體好,不「錄」怎知夢想美(文/林育賢)

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我是一位誤闖紀錄片圈的人!但是也因為這樣,我才知道他的美好所在。大學念的是劇情電影,畢業後也是從事國片幕後工作,直到2003年竟然到了一種接不到電影工作的窘境。

但也因為這樣,卻讓我意外完成了我的第一部紀錄長片《翻滾吧!男孩》。我永遠不會忘記片中牛奶糖小朋友小恩在某日的黃昏,走到我身邊,然後笑笑地送給我一顆牛奶糖,這是一個他不想要的獎品,可是他卻微笑地與我分享,我問他為什麼想練體操,不覺得很辛苦嗎?他說:「阿喵哥哥,我學會一個後空翻,比我考試一百分還高興!」透過一位六歲的孩子,我學會了:去拍吧!幹嘛想那麼多,也沒人逼我啊,自己喜歡說故事這件事吧!當時純粹就是一個單純的想法,我想拍一部鼓勵自己的片子。

至於後來片子會發生這麼多事,完全不是我預期的,但是它的確是經過一番思考與判斷,不是偶然。這也是今天要跟大家聊的重點。我相信一部片子如果你有用心去拍,你想傳達給大家訊息必然會接受到,但是這並不代表你的影片就可以直接去做商業市場的挑戰,或許有別的出路,建議大家做幾項檢驗。這裡的前提是你認同你的紀錄片想讓更多人看到,讓你想說的話可以傳達出去,並且尋找支持你繼續拍攝下一部紀錄片的經費與可能性。

以《翻滾吧!男孩》這部影片來說,一開始拍攝完畢後,我們嘗試放映給許多人看,首先是關心這個議題的客群,例如老師,父母,小學生。再來是嘗試給不同年齡層的人看,發現這部影片的觀眾群從8到88歲都有感覺,於是才決定挑戰商業市場。

在這個階段先說明一件事,一部影片完成後可以做幾件事,一是報名海內外影展,二是數位版本作電視或校園放映,三是轉電影膠片作電影放映,四是發行DVD,五是找企業或相關團體贊助放映版權費。所以你必須先判斷你的影片想做到什麼階段或是可以做到什麼階段,這個牽涉到你的目標與目的性。

但是這其中又分為這個影片的製作費用來源以及拍攝議題而有不同思考,如果是自資拍攝,較為單純,要考量的只是有沒有商業市場的實力,因為你必須自我承擔成本壓力。但如果是企業贊助,就較為複雜,建議不要進行商業市場的挑戰,因為畢竟企業贊助拍攝本身有一定的目的性或公益行為,所以似乎會跟商業市場的行為有所抵觸,也許採取電視公益時段放映或是校園巡迴,同樣可以使你的影片被眾人看到。

以上只是作個很粗略的分類介紹,有機會可以再跟大家談談實際實行細節。近期國內企業團體或政府單位對於紀錄片的表達形式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因為除了可以命中他們想宣傳的議題外,對於公司的形象也有加倍的效果。以往他們可能採取的方式是形象廣告影片或教條式的宣導影片,但是當他們發現紀錄片這個寶貝時,他們似乎瘋狂的著迷,以為紀錄片是萬靈丹。所以當各位紀錄片戰友們為了工作生存而接了企業贊助的紀錄影片計畫時,就要有心理準備,你做的事不只是拍攝一部紀錄片而已,你必須承擔許多可能是活動推廣或代言,甚至是募款的壓力。因為它是一項工作,你就必須有承擔工作的風險與能力,如何在不被過度消費情況下又可以達到該幫助的人,這是大家要努力的課題。

但那畢竟只是一項工作,建議各位在接案子工作之餘,還是能夠經常回到自我創作的道路上,因為那才能真正表達你想說的話。雖然資源不足,但是不「拍」怎知身體好,不「錄」怎知夢想美,努力追求紀錄片所要傳達的精神或許才是王道。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