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推廣VS. 紀錄片】推廣方式─PangeaDay的未來(文/林木材)

《電梯音樂啟示錄》‧Elevator Music


面對著面,大眼瞪小眼,保守老伯在電梯裡遇上嘻哈女孩,少女拿起手機大聲播放饒舌音樂,老伯不甘示弱,拿起手機選播古典樂,樓層卻遲遲不快抵達。……隨著電梯人越來越多,男女老少各彈各的調,此時,黑人男子卻肩扛大收音機走進電梯來,這……,該如何收場?

這是PangeaDay活動的其中一部影片,非常有趣。縱然電梯似乎永遠無法達到目的樓層,但這部影片非常簡單地利用主角的膚色、選聽的音樂、人種造型…等符號,呈現了一個重要宗旨「彼此尊重」,但深究起來,影片用的其實是一種「以偏見來打破偏見」的高超作法。像這樣短小、充滿創意、容易觀賞的影片在PangeaDay的網站上共有51部,包括劇情、紀錄、動畫片,皆可以免費觀賞。

Jehane Noujaim導演在06年獲獎之後,一直到2008年,終於串連起了全球的其他組織來共襄盛舉。在2008年的5月10日,PangeaDay活動於埃及、盧安達、英國、美國、印度、巴西…等六個國家同步舉行,並有1700個地方同步轉播。活動歷時四小時,除了一起觀看影片外,也邀請了多位名人進行演講外,更邀請了以巴衝突、美伊戰爭受害者來現身說法。

像PangeaDay這樣的巨型影像推廣的運動,看似需要仰賴組織和組織間的串聯。但事實上,他們也善用網路,讓文化與科技結合,非常積極地有效傳播影像和紀錄片。甚至有一個美國的紀錄片網站(http://freedocumentaries.org/),就有各式各樣的紀錄片提供索引,除了觀看預告外,還可以線上觀賞,並且下載至電腦裡。上百部影片包括台灣觀眾熟知的Michael Moore的《華式九一一》、《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也還有挑戰麥當勞的《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等等,包羅萬象,令人大開眼界。

這不禁讓我思考著台灣紀錄片推廣的現狀和難題,並沒有一個專職的紀錄片推廣組織,都像是散兵作戰。鼓勵拍攝和製作的思維仍然是個主流的迷思(就像政府想培植能拍出《海角七號》的導演一樣),在推廣部份通常只是提供少少的資金,然後就隨風而逝,也沒有政策或人力來針對影像教育做向下紮根的動作。

藉著這次介紹PangeaDay的機會,我同時也想像著,台灣紀錄片的PangeaDay(盤古日)會在哪呢?會是什麼時候呢? 是否,我們能有能力和機會,妥善利用科技的便利來發揮影像的力量呢?

--
PangeaDay
官方網站:http://www.pangeaday.org/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