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攝影機,開始拍起紀錄短片,不過是一年半以前的事情,怎麼也沒想到能走到目前的地步。
時間回到去年11月,即將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紀錄片研究所畢業的我,終於有資格報名蘇格蘭紀錄片學會Scottish Documentary Institute(SDI)每年一度的新導演培育專案-Bridging the Gap。顧名思義,此專案就是學校與產業界的橋梁,每年公開徵求4到6部10分鐘紀錄短片的企劃案,只要是在蘇格蘭發展、非全職學生的電影工作者,皆可投遞自己的短片計畫,書面階段入圍10到12位新導演,共同接受為期兩個月、數個工作坊的訓練,之後的創投會議(Pitching),每位導演各自向專業製片人組成的評審團推銷(Pitch)自己的影片,當天就會決定哪4名新導演能得到投資,通常資金來自官方機構,如Creative Scotland和BBC,作品完成後也有機會在BBC蘇格蘭頻道播放、參加大小影展、上戲院映演和發行DVD。
今年是第9屆的Bridging the Gap,歷屆的作品,經常得到世界各大影展的獎項和提名,包括英國奧斯卡BAFTA、紐約翠貝卡Tribeca影展等。也因此,蘇格蘭紀錄片學會於英國、歐美等地,逐漸在創意紀錄片的製作、研究和人才培訓方面,立下良好的聲望,也在歐洲紀錄片產業中,扮演關鍵的地位。
企劃案入圍 Shortlist
撰寫短片企劃書時,簡章規定最多只能有2頁,還不斷強調「最高指導原則就是精簡再精簡」,企劃書是闡述你心中的電影全貌,而非只是關於電影的模糊點子。簡而言之在紙上階段,已經必須讓閱讀的人能想像、甚至能在腦海中看見你構思的電影。今年不限主題,但鼓勵拍蘇格蘭當地的故事,我的構想是拍這裡隨處可見,卻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式外賣餐館。
11月底傳來消息,很幸運的,我的企劃案通過了第一階段篩選,成為11位入圍導演之一,看了名單,我是唯一的亞洲人,除一位西班牙人之外,其餘皆為英國人。入圍不代表拿到資金,僅是有資格參加接續而來的訓練工作坊(Workshop),和其他入圍導演一起互相切磋、逐步把各自的電影構想磨得更加完善,好面對最後的Pitching。
第一次的工作坊(Development & Research Workshop)在12月中舉辦,週末兩天從早到晚,11位入圍新導演、蘇格蘭紀錄片學會的製片人,以及特別邀請知名瑞士紀錄片導演Vadim Jendreyko為工作坊的客座講師,他近期的作品《一位女子與五本大象》 (The Woman with the 5 Elephants)橫掃國際紀錄片影展,風光無比。不過提到此片,他幽默自嘲的說,拍完這部作品他已經破產了,幸好有得獎。兩天下來,11位新導演輪流口頭發表自己的電影構想,再互相激辯討論,Vadim Jendreyko聽取每人想法後,會適時以自身經驗提出建言,從他身上,我們吸取了很多實際拍片的經驗談、和身為紀錄片導演的洞察力(insight)。
預告片Trailer
結束之後,距離下個工作坊還有一個月左右,這段期間就是製作長約1到3分鐘的預告片(trailer),換句話說,必須開始拍些畫面了。我選擇拍攝中餐外賣的司機,花了不少時間跟班,觀察他工作的情況之外,不時也擷取些影像素材,最重要的,建立拍攝者與被攝者之間的信任感。
1月中,第二次工作坊(Trailer & Pitching Workshop)登場,同樣是週末整整兩日,重點放在預告片和口頭發表的結合。這次的客座導師是英國製片人Grant Keir,除了活躍於BBC和歐美各國電視紀錄片圈,也擔任謝菲爾德紀錄片影展(Sheffield Doc/Fest)的策展人之一,他是個表達能力出眾,精明幹練又渾身充滿活力的製片人,本身就是個「自信言談能贏得人心」的最好例子。
每位新導演必須當眾模擬口頭發表,並展示自己拍的預告片,總共只有7分鐘的時間,因此必須十分清晰準確。在Grant Keir的指導下,我們學到,重要的不僅是讓評審團瞭解我們的電影,同時更要清楚介紹自己,也就是影片創作者的經歷與能力。很多人會忽略這點,投資方其實看重的不只是故事,很大部分也仰賴電影創作者的特質,畢竟他們希望能把錢投資在值得信賴的人身上。還有,影片概念藉由口頭闡述,是否能在視覺影像中體現,也是一大重點!說出來的,以及拍出來的,絕對不能是兩個世界!
創投會議Commissioning Pitch
2月2日是一決生死的創投會議,從10點半開始,分成每20分鐘一單位,新導演依名單上的時程表,按時單獨進入會議室,有如面試般。
當我進入會議室,迎面而來是三位評審,一位是蘇格蘭紀錄片學會的會長Noe Mendelle,一位是Creative Scotland的創投委員Leslie Finlay,另一位是知名加拿大紀錄片導演Bart Simpson,你沒聽錯,名字和卡通辛普森家庭的霸子一模一樣,即使如此我當下還是笑不出來。幸虧在家不斷的演練,真正上場口頭發表時,我比想像中冷靜有條理,稍微介紹自己後,我很簡潔的把故事概念敘述一遍,並讓預告片替我說話,說的再多、再好,都比不上用畫面征服觀眾。7分鐘的口頭發表和預告播放,13分鐘的問答時間,儘管我謹記Grant告誡的:「簡短回答問題,問的問題越多,評審團對片子才了解的越多。」但評審團似乎沒什麼想問的問題,讓我走出會議室時不免擔心了起來。
到了傍晚,接到蘇格蘭紀錄片學會製片經理Flore Cosquer的電話,這位法國美女用賣關子的口吻說,我是她第一個電話通知結果的新導演,閒聊了好一陣子才說:「恭喜,你的影片被選上了!」現實當下,我卻覺得這一切比劇情片還要不真實。包括我的片子《Takeaway》,還有另外三部被委任,每部10分鐘的Bridging the Gap紀錄短片,最高能有16000英鎊的預算,預計5月底前完成影片。
這之後,2月中又參加了第三次工作坊(Directing Workshop),四位入選新導演得強迫參加,這次請來的客座講師是丹麥的女導演Phie Ambo,她拍過非常知名的《機器之愛》(Mechanical Love),橫跨日本和歐洲拍攝,於是她也不吝分享各種跨國合作的經驗,以及導演的手法技巧等。
總而言之,這次參加Bridging the Gap有幸能與國際電影人才一同學習成長,歐洲對於紀錄片的重視,其產業規模和專業運作,都令我大開眼界。幸運拿到進入產業界的門票,但離占有一席之地,仍需很多很多的努力。不過有一點比較可以放心的是,拍完這片,我不至於會破產就是了。
--
蘇格蘭紀錄片學會
http://www.scottishdocinstitute.com/
決選名單
http://www.scottishdocinstitute.com/featured/bridging-the-gap-2011-2012-final-selections/
※本文轉載自cue電影生活誌
時間回到去年11月,即將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紀錄片研究所畢業的我,終於有資格報名蘇格蘭紀錄片學會Scottish Documentary Institute(SDI)每年一度的新導演培育專案-Bridging the Gap。顧名思義,此專案就是學校與產業界的橋梁,每年公開徵求4到6部10分鐘紀錄短片的企劃案,只要是在蘇格蘭發展、非全職學生的電影工作者,皆可投遞自己的短片計畫,書面階段入圍10到12位新導演,共同接受為期兩個月、數個工作坊的訓練,之後的創投會議(Pitching),每位導演各自向專業製片人組成的評審團推銷(Pitch)自己的影片,當天就會決定哪4名新導演能得到投資,通常資金來自官方機構,如Creative Scotland和BBC,作品完成後也有機會在BBC蘇格蘭頻道播放、參加大小影展、上戲院映演和發行DVD。
今年是第9屆的Bridging the Gap,歷屆的作品,經常得到世界各大影展的獎項和提名,包括英國奧斯卡BAFTA、紐約翠貝卡Tribeca影展等。也因此,蘇格蘭紀錄片學會於英國、歐美等地,逐漸在創意紀錄片的製作、研究和人才培訓方面,立下良好的聲望,也在歐洲紀錄片產業中,扮演關鍵的地位。
企劃案入圍 Shortlist
撰寫短片企劃書時,簡章規定最多只能有2頁,還不斷強調「最高指導原則就是精簡再精簡」,企劃書是闡述你心中的電影全貌,而非只是關於電影的模糊點子。簡而言之在紙上階段,已經必須讓閱讀的人能想像、甚至能在腦海中看見你構思的電影。今年不限主題,但鼓勵拍蘇格蘭當地的故事,我的構想是拍這裡隨處可見,卻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式外賣餐館。
11月底傳來消息,很幸運的,我的企劃案通過了第一階段篩選,成為11位入圍導演之一,看了名單,我是唯一的亞洲人,除一位西班牙人之外,其餘皆為英國人。入圍不代表拿到資金,僅是有資格參加接續而來的訓練工作坊(Workshop),和其他入圍導演一起互相切磋、逐步把各自的電影構想磨得更加完善,好面對最後的Pitching。
第一次的工作坊(Development & Research Workshop)在12月中舉辦,週末兩天從早到晚,11位入圍新導演、蘇格蘭紀錄片學會的製片人,以及特別邀請知名瑞士紀錄片導演Vadim Jendreyko為工作坊的客座講師,他近期的作品《一位女子與五本大象》 (The Woman with the 5 Elephants)橫掃國際紀錄片影展,風光無比。不過提到此片,他幽默自嘲的說,拍完這部作品他已經破產了,幸好有得獎。兩天下來,11位新導演輪流口頭發表自己的電影構想,再互相激辯討論,Vadim Jendreyko聽取每人想法後,會適時以自身經驗提出建言,從他身上,我們吸取了很多實際拍片的經驗談、和身為紀錄片導演的洞察力(insight)。
預告片Trailer
結束之後,距離下個工作坊還有一個月左右,這段期間就是製作長約1到3分鐘的預告片(trailer),換句話說,必須開始拍些畫面了。我選擇拍攝中餐外賣的司機,花了不少時間跟班,觀察他工作的情況之外,不時也擷取些影像素材,最重要的,建立拍攝者與被攝者之間的信任感。
1月中,第二次工作坊(Trailer & Pitching Workshop)登場,同樣是週末整整兩日,重點放在預告片和口頭發表的結合。這次的客座導師是英國製片人Grant Keir,除了活躍於BBC和歐美各國電視紀錄片圈,也擔任謝菲爾德紀錄片影展(Sheffield Doc/Fest)的策展人之一,他是個表達能力出眾,精明幹練又渾身充滿活力的製片人,本身就是個「自信言談能贏得人心」的最好例子。
每位新導演必須當眾模擬口頭發表,並展示自己拍的預告片,總共只有7分鐘的時間,因此必須十分清晰準確。在Grant Keir的指導下,我們學到,重要的不僅是讓評審團瞭解我們的電影,同時更要清楚介紹自己,也就是影片創作者的經歷與能力。很多人會忽略這點,投資方其實看重的不只是故事,很大部分也仰賴電影創作者的特質,畢竟他們希望能把錢投資在值得信賴的人身上。還有,影片概念藉由口頭闡述,是否能在視覺影像中體現,也是一大重點!說出來的,以及拍出來的,絕對不能是兩個世界!
創投會議Commissioning Pitch
2月2日是一決生死的創投會議,從10點半開始,分成每20分鐘一單位,新導演依名單上的時程表,按時單獨進入會議室,有如面試般。
當我進入會議室,迎面而來是三位評審,一位是蘇格蘭紀錄片學會的會長Noe Mendelle,一位是Creative Scotland的創投委員Leslie Finlay,另一位是知名加拿大紀錄片導演Bart Simpson,你沒聽錯,名字和卡通辛普森家庭的霸子一模一樣,即使如此我當下還是笑不出來。幸虧在家不斷的演練,真正上場口頭發表時,我比想像中冷靜有條理,稍微介紹自己後,我很簡潔的把故事概念敘述一遍,並讓預告片替我說話,說的再多、再好,都比不上用畫面征服觀眾。7分鐘的口頭發表和預告播放,13分鐘的問答時間,儘管我謹記Grant告誡的:「簡短回答問題,問的問題越多,評審團對片子才了解的越多。」但評審團似乎沒什麼想問的問題,讓我走出會議室時不免擔心了起來。
到了傍晚,接到蘇格蘭紀錄片學會製片經理Flore Cosquer的電話,這位法國美女用賣關子的口吻說,我是她第一個電話通知結果的新導演,閒聊了好一陣子才說:「恭喜,你的影片被選上了!」現實當下,我卻覺得這一切比劇情片還要不真實。包括我的片子《Takeaway》,還有另外三部被委任,每部10分鐘的Bridging the Gap紀錄短片,最高能有16000英鎊的預算,預計5月底前完成影片。
這之後,2月中又參加了第三次工作坊(Directing Workshop),四位入選新導演得強迫參加,這次請來的客座講師是丹麥的女導演Phie Ambo,她拍過非常知名的《機器之愛》(Mechanical Love),橫跨日本和歐洲拍攝,於是她也不吝分享各種跨國合作的經驗,以及導演的手法技巧等。
總而言之,這次參加Bridging the Gap有幸能與國際電影人才一同學習成長,歐洲對於紀錄片的重視,其產業規模和專業運作,都令我大開眼界。幸運拿到進入產業界的門票,但離占有一席之地,仍需很多很多的努力。不過有一點比較可以放心的是,拍完這片,我不至於會破產就是了。
--
蘇格蘭紀錄片學會
http://www.scottishdocinstitute.com/
決選名單
http://www.scottishdocinstitute.com/featured/bridging-the-gap-2011-2012-final-selections/
※本文轉載自cue電影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