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立法會》(Taking back the Legislature,2020)/圖片提供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影意志Ying E Chi |
「親身經歷這場運動的人,有責任把它記錄書寫下來。歷史,往往是政治鬥爭中獲勝的人主導書寫。政權最擅長的,就是透過書寫歷史改造人的記憶,透過掌控過去來掌控現在。公民社會丶知識份子和庶民,都有責任把他自己的經歷丶看法和分析寫出來。」
——馬嶽,《反抗的共同體:二〇一九香港反送中運動》
選擇記憶和紀錄,就是要對抗遺忘。
特別是在這黑暗的時刻。當群眾的力量集結,即便我們不一定能身在現場成為手足,但我們能夠成為彼此的眼睛。看著,記著。觀看就是力量。
暴政與人民專題
《佔領立法會》與《理大圍城》:不為歌頌緬懷,只為留下印記/林忠模
豬嘴與頭盔,塗鴉牆與擴音器,眼睛與手足——我們應該如何觀看《佔領立法會》與《理大圍城》(上)/陳平浩
豬嘴與頭盔,塗鴉牆與擴音器,眼睛與手足——我們應該如何觀看《佔領立法會》與《理大圍城》(下)/陳平浩
佔領立法會 Taking back the Legislature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 Hong Kong Documentary Filmmakers|2020|香港 Hong Kong|47min
2020 香港獨立電影節
2020 第 57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2020 IDFA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 Frontlight 單元
理大圍城 Inside the Red Brick Wall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 Hong Kong Documentary Filmmakers|2020|香港 Hong Kong|88min
2020 香港獨立電影節
2020 IDFA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長片競賽最佳剪輯獎
《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這兩部由「香港紀錄片工作者」攝製團體製作的紀錄片,紀錄了過去這一年多來發生在香港的民主示威浪潮,以貼近參與運動的示威者角度,呈現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俗稱反修例或反送中)發生至今,對香港社會而言相當關鍵的時代轉捩點。
《佔領立法會》紀錄 2019 年 7 月 1 日示威者佔領香港立法會的過程,而《理大圍城》則拍攝 2019 年 11 月在香港理工大學紅磡校區發生的大規模警民衝突——特別聚焦 17 日和 18 日兩天,當警察連日包圍校區,雙方的對峙進入白熱化後,示威者受困圍城、後援被阻,面臨警察將發動下一波更猛烈的攻勢之際,運動是否繼續、又該如何繼續的掙扎與困境。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 Hong Kong Documentary Filmmakers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相信影像,相信現場,相信記憶之力量。為了繼續行動、繼續拍攝,匿名以發布這部作品。「在大時代裡,大家都有著不同身分。但首先,我們都是一個『人』。我們關心的從來不是政治,而是『人』。」
*編按:2020 年七月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這兩部紀錄片欲在香港映演時,遭受電檢局百般刁難。《理大圍城》被評為「三級」,禁止未成年人觀看,並要求在紀錄片前加上警告字句,指片段內容「根據現行法例可能會構成刑事罪行」,又指「部份內容或評論亦可能未獲證實或有誤導成份」(請參見送檢詳細過程紀錄),甚至受審回來的影片光碟,成了一落碎片。
當《理大圍城》獲頒 2020 IDFA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最佳剪輯獎,香港紀錄片工作者錄製了一段被香港電檢毀壞的 DVD 畫面,作為致謝辭,並鼓舞人們:香港人不會忘記!(影片)
迷航 Lost Course
李哲昕 Jill LI|2019|香港 Hong Kong|180min
2020 第 57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20 IDFA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 Frontlight 單元
2021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視野競賽入圍
2011 年,面對貪污官員非法買賣土地,中國廣東烏坎村民決定集體抗議。土地維權事件引來全球媒體關注,更意外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基層民主實驗。然而,曾經為群眾、運動者帶來希望的微弱民主曙光,卻在共產中國官僚體制下遭受摧殘,光盡而滅。
長達八年的紀錄,影片呈現其中的複雜與多變,制度的噬人、人心的質變、暴政的可怖。當抗爭的力量瓦解,有人死有人留,有人入獄,亦有人離去。眼下觸及之處一片迷霧,無以定錨的未來,撐篙的人守著小舟,在黑暗中張眼尋索方向。
李哲昕 Jill LI
香港紀錄片導演,長期關注社會變革中個體的處境及抉擇。2011 年以影音記者身份進入廣東烏坎村展開報導紀錄,《迷航》為其執導首部紀錄長片,入選 2019 年溫哥華影展、香港亞洲電影節、2020 年 IDFA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及 2021 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視野競賽。為 2020 第 57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