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我好好孕》導演陳育青(左)、蘇鈺婷(右)
編按
「完成之後-台灣紀錄片發行及行銷經驗研究」為紀錄片工會委請計畫主持人施佑倫,計畫研究人員陳婉真和何思瑩,針對近十年來具代表性的台灣紀錄片發行經驗所進行的訪談計畫。
本篇為第四篇〈從製作到映演「生育自主」的《祝我好好孕》〉,呈現兩位導演陳育青與蘇鈺婷選擇群眾募資,作為推進院線映演的資金募集與行動方式,將製作者、觀眾、議題、運動一起納入影片發行映演。看似簡單無門檻的募資之路,艱困的是如何找到觀眾與認同者,並讓他們願意投入資金成為贊助者。這其中關聯到的,還有更當代的社群媒體行銷的技術和做法。要利用群募的方式上院線,同時得要額外考量與媒體行銷公司合作的這筆資金,以及導演/製片自身需要投入的時間人力成本。
計畫主持人/施佑倫
計畫研究/陳婉真、何思瑩
在紀錄片《祝我好好孕》(Our Happy Birth Day,2018)社群粉絲頁面上,是這樣介紹影片:
《祝我好孕》與《祝我好好孕》不僅紀錄生命誕生的故事,也希望透過女性追求生育自主的過程,畫出一個同心圓,映照這世代思考生命的各種面貌。
對照過去的醫療高度介入生產的過程,本片藉著不同參與者的故事,描繪出許多女人如何互相合作、互相協助,自主規劃和執行生產的過程。堅持著同樣的精神,兩位導演一路從製作到發行、映演,就像這些自主生產的女/男人們一般,選擇了不假他人之手,帶著自己對生產/作品的核心精神,投入自身、密切參與,善用資源與團隊合作,完成了在商業化的電影映演環境中,一條將製作者、觀眾、議題、運動一起納入影片發行映演的路。
《祝我好好孕》劇照/圖片提供 陳育青、蘇鈺婷 |
紀錄片有許多不同的映演管道,戲院放映、院線聯映、各地巡迴放映、電視放映、網路頻道或平台放映。每種放映方式,關乎導演對影片所希望接觸的觀眾、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有的期待和思考。而其中,若說每種放映各有所需要準備的資金、人力以及時間資本付出的門檻的話,密集度最高的應數院線聯映。
《祝我好好孕》在製作過程中,導演們思考到未來放映上的規劃時提到:
「我們把短版跟長版做了不同的路線的區分。短版是教育版走校園為主,長版我們很明確要做比較大型的放映。但大型的放映是不是上院線,我們得考慮資金有沒有到位。如果資金有到位才有條件考慮,不然就可能是用包場的方式。」(育青)
作為資金來源與觀眾連結的群眾募資
提到紀錄片要到電影院放映甚至進入院線聯映,許多導演/製片心中的第一個念頭應該是:「錢從哪裡來?」紀錄片要放映,除了向政府各級文化單位或國藝會申請映演補助(註1)之外,向企業募款尋求合作或贊助,或向私人金主尋求支持、投資,製作方必須在啟動發行放映計畫前,就先確定有一筆不小的資金挹注,作為給發行商的服務費,以及要支付給電影院、行銷、各種媒體宣傳所需的費用。這個高資金的門檻,讓不少紀錄片導演對於作品到電影院放映,抱著只能遙望的想法。
但在這幾年群眾募資平台的興起,這個狀況有了轉變,帶來了新的可能。
若暫且不計兩位導演自身投入的人力成本,《祝我好好孕》的發行映演資金,可說是從零開始,經由募資累積到達標。《祝我好好孕》群眾募資進行時程:
2019.03.08 募資上線
2019.04.11 第一階段: 80 萬包場放映達標(註2)
2019.04.25 第二階段:120 萬院線上映達標(註3)
《祝我好好孕》群募計畫,於 2019.04.25 結束,最後募得 1,498,242 元。
《祝我好好孕》劇照/圖片提供 陳育青、蘇鈺婷 |
整體說來,雖然最後階段的全台公益巡迴目標沒有達成,但原訂希望可以做的大型放映,在募資完成的資金挹注下,順利啟動開展。
《祝我好好孕》的募資之所以成功,有幾個重要前提的協助。短版的《祝我好孕》,在長版上映前已有兩年多期間的巡迴放映,總計放映過 40 多場,觀影人次約有 4000 多人。可以說前期已經累積十分厚實的人際網絡和口碑的力量。在既有人脈與認同、議題的推動下,才能迅速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找到贊助者,並將募資金額達標與曝光度拉高。
同時,從群募計畫的回饋品與參與贊助的企業、單位來看,影片不只著重在生育自主單一議題上,親子友善、女性身體自主等等,擴展到不只親職、還有性別的議題領域中,拉大了潛在的觀眾與認同者的光譜範疇。
不過身為導演之一的育青提到,她並不是一開始就認同要以群募方式進行募資發行基金:
「但我們希望做群募,不是只想從群眾的口袋拿錢。而是他們參與了一個計畫,以資金支持我們去做事,而不是只把錢丟給我們就結束了。所以我們想說,這個募資的方向必須要是,在看完電影之外,他投資的錢還能繼續去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我覺得從這個方向來做的話,就有可能成功。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激群眾的意願,投入進去,跟我們一起參與推動改革。」(育青)
在這樣的考量下,《祝我好好孕》在群募平台的操作方式,是將過去累積與醞釀的認同者、觀眾連結起來,並邀請這些人成為種子,把影片當成議題的載體,把觀看影片作為推動議題進展的實踐,讓這些人除了成為贊助者,同時也成為推動者的一份子。這些都是《祝我好好孕》可以透過群眾募資成功募集資金與觀眾,缺一不可的要件。
《祝我好好孕》劇照/圖片提供 陳育青、蘇鈺婷 |
發行映演單位之間的工作分配
《祝我好好孕》這一路的「自主」發行映演路徑,跳脫了傳統發行映演中,單位之間的角色分工。由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合作,調整負責區塊,將發行映演中所需的各項功能,以不同於傳統的方式,互動分配補位完成。
一開始,由導演邀請群募平台參與合作,啟動發行映演計畫。
透過群募平台,募集發行所需資金以及各方的贊助資源,並同步宣傳整個發行映演計畫。同時將過去和未來的潛在觀眾,拉起連結成為贊助者之外,也將這個連結過程,變成是宣傳影片和推動議題理念的管道,更有效的與觀眾、與認同者連結互動。可以說透過群募活動,一舉達成了資金募集、行銷宣傳、議題推動、觀眾經營的功能。
在群募平台啟動計劃之後,除了平台本身原有的行銷溝通網絡,以及導演過去短版所經營的人際網絡之外,在社群媒體與網路其他平台的宣傳,則是透過蘇鈺婷導演自身的人脈,在朋友的建議和協助下,邀請了專門操作這類型廣告的行銷公司加入,共同在宣傳方向的確認上、文字主打的議題上、宣傳時程與追加廣告的決議上,密切與群募平台、導演、粉絲頁小編三方互相合作。
同時,在宣傳活動中,為了推進第二波參與贊助的發生。導演將手頭已有過往累積的認同人聯絡資料,透過電話,一對一的行銷推廣計畫。這其中所耗費的人力和做法,則是請有經驗的公司參與協助。 (註4)
另外,在傳統媒體活動、戲院合作洽談、宣傳與相關影展參與這塊,則交由相關豐富經驗的發行商處理。兩位導演以及製作過程中參與過的執行製作、製片,除了在這之中作為溝通協調的媒介、將個人與單位之間互相協調合作連結起來,並補位其他相關活動所需要的人力,比如文字宣傳、粉絲頁小編等等。
投入的時間、人力、金額與結果
2018 年年中左右,《祝我好好孕》進入最後修剪階段前,兩位導演便開始積極尋找可以合作的發行公司。當時思考的放映發行方式,還是以先找到有興趣合作的發行公司為第一步。
「我們在剪輯的後期,就開始接洽未來可以合作的發行公司。」(育青)
「快要定剪時,我們辦了試映會。找了貝殼放大(註5),還有一些發行商來看片。找滿多家,包括佳映(註6)、鏡象(註7),還找了一些可能會有行銷或投資興趣的單位,比如中信(註8)。找他們來看片,也去分別詢問他們的意見,甚至也有就他們意見做一些調整。後來影片一直修剪到了 2018 年中。」(鈺婷)
然而,這個過程因為資金門檻的問題,始終無法找到可以合作的發行商。再加上資金的需求,到了 2018 年 10 月,影片參展釜山影展後,電影院放映的高品質與現場觀眾的熱烈回應,才讓導演們下定決心,用群眾募資的方式,替影片募集資金以及未來相關的映演活動的資源。
《祝我好好孕》劇照/圖片提供 陳育青、蘇鈺婷 |
2019 年 3 月群募計畫正式啟動前,在 4 - 5 個月的時間裡,導演與群募平台、行銷公司、小編們密切合作,將整個放映發行計劃,以群募作為頭陣,逐步規劃、宣傳、經營,尋找任何有可能對影片有興趣的觀眾與認同者。最後,群募計劃在短短的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將發行映演資金募集到位,並成功地打出了首波的宣傳與觀眾連結。
第一階段包場放映,於 2019 年 5 月 11 日開始,接下來 5 月 25 日、6 月 1 日,在一個月內的時間中,完成六場電影院放映,累積了正式院線上映前,首波的觀眾與口碑。並順勢用包場放映的熱度與宣傳效益,於 2019 年 6 月初正式在全台灣 10 家電影院院線聯映。上映時間歷時約 3 - 5 周(各家電影院不太一樣),觀影人次計約 3000 多人,最後總計票房為 72 萬元。
結語
《祝我好好孕》從決定募資到院線放映結束,總計歷時 8 個多月左右,募得了 149 萬的資金投入發行映演行銷,並在一個月內的時間,讓 3000 多位觀眾入電影院觀看。其中主要投入的人力,包含兩位導演、由執行製作轉而協助的兼職小編、募資期間一位全職小編,以及募資平台和行銷公司的協助人員。當然過程中也不乏許多親友的協助與推廣。
《祝我好好孕》導演陳育青、蘇鈺婷訪談側拍照 |
這樣一趟募資與院線的發行放映過程,是不是更有效的將影片推廣出去,兩位導演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育青:我覺得募資是蠻有意思的過程,因為你可以真的很開展很多方面的經驗。...... 所以我覺得募資一定是值得做的。我也在觀察其他影片,募資案標的金額不高,可是他覺得必須做募資,是有一種聚焦的一個功能,然後,有一種大家一起來促成這件事情的感受性,我覺得他是可以抓住一些人跟抓住一些鐵粉。所以我覺得募資確實是可以做的。可是你的全部的資金要放多少比例在募資這件事情,倒是可以考慮。 募資很多的金額,都是投放在這些結構比較難改變的商業模式裡,就會有點可惜。
我們那時候會很想募資,是希望觀眾可以有一個品質很好的放映,像那時候去釜山的放映品質,就是覺得有那樣子的機會,可以讓作品放在那樣的地方,對觀眾來講是可以說也很享受。我覺得一個創作者必須去考慮到,如果能有一個好的放映品質,對這個作品是很對得起的。可是什麼樣的條件才能促成有這樣好品質的放映,眼前看好像只有商業性的電影院比較有這樣子的條件,可是你就要付出相對的成本,是這些場所它在營運的時候,他為了營運到這樣的水準,他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就是這樣子。
鈺婷:我除一下人數發現有 3000 多人看,的確在一個月內讓 3000 多人看,算是滿多人。只是我們短版兩年放映完也是大概 4000 多人看。所以到底需不需要去院線放映這件事情,還是用包場就可以解決,我覺得可以再考慮一下。想要影片去院線放映的導演,得考慮跟戲院爭取到比較好的時段。因為後來我們的時段都很差,都是早餐、午餐、午夜場。我覺得與其浪費那個廳次,還不如一個禮拜談一場是比較好的時段做放映這樣。
《祝我好好孕》導演陳育青、蘇鈺婷訪談側拍照 |
對許多紀錄片導演來說,拍攝影片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人看見這些故事,甚而對於推動議題的理解、發展,能產生影響力。在這樣的思考中,院線聯映看似最能達成這樣的方法之一。從《祝我好好孕》的上映歷程來看,的確也達成了這樣的目標。
不過,誠如導演所提到的,群募本身對於紀錄片與議題推廣、資金募集的確有很好的效果,甚至可以說是很適用於紀錄片發行映演資金募集和觀眾連結、議題推廣的一條路。然而,看似簡單無門檻的募資之路,其中艱困的是,如何找到觀眾與認同者,並讓他們願意投入資金成為贊助者。傳統的媒體行銷在此領域老實說無法發揮太大的作用,反而是社群媒體的經營、團體合作、活動設計,人際網絡口碑等等,才能有效的連結到參與者。
但這其中關聯到的,還有更當代的社群媒體行銷的技術和做法。對於要投入募資的影片製作者,即使自身願意投入學習和操作,這塊專業的領域,也仍需要專業行銷公司的參與協助和操作,才能有效的達標。也就是說,要利用群募的方式上院線,同時得要額外考量與媒體行銷公司合作的這筆資金,以及導演/製片自身需要投入的時間人力成本。
而後續院線聯映事宜,仍需要導演/製片投入處理,或者同樣得找發行公司的參與合作。就像導演提到的,辛苦一筆一筆與認同者連結,募資而來的資金,就這樣投入龐大的商業放映體制,且在放映場次、廳數和放映時間的規劃上,都只能仰賴發行商跟戲院方的角力結果。
紀錄片上院線,必然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資源成本,這些成本無論是透過群募或者其他方式得來,最終結果一樣是花費在高昂的戲院放映成本上。若思考到底將這樣珍貴且龐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與所達成的觀影人數和影片影響力之間,究竟值不值得,得端看導演/製片所認定的影片效益為何?
如同《祝我好好孕》的兩位導演所提到的,在追求高品質放映的前提下,與電影院談合作包場,或許在時段的選擇上,能有更適切或更有彈性的選擇,因而達到每次放映最大的效益。不過院線聯映,在媒體的宣傳效益上,和接觸到的觀眾多元來源上,甚至帶動社會氛圍討論的效果上,還是有它不能被取代的能力。
因此,紀錄片上院線這條路,究竟值不值得,除了影片本身有是否適切於院線放映的特質之外,最終仍舊得看導演/製片,是如何定位其影片想要發揮的效果和想要達成的影響力為何。
導演陳育青 |
陳育青導演
1975 年生,於法國南特 Cinécréatis 電影學院研修電影製作。主要關懷和創作方向為人權、人的處境、環境問題,希望以美學、文字、影像與各種媒材來實踐理想,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 。
導演蘇鈺婷 |
蘇鈺婷導演
1982 年生,Legna Studio 負責人,政大新聞系畢業,獨立影像工作者。相信紀錄片是社會的家庭相本,土地的故事等待被散播。
《祝我好好孕》Our Happy Birth Day
2018|83min
由兩位女性導演陳育青和蘇鈺婷合作,帶著小孩用五年的時間獨立拍攝製作,期望透過影片放映,啟發「生育自主」的議題。此長片的前身,是 2016 年完成的《祝我好孕》,短片後續獲得許多獎項,並至各地放映與談,總計已逾 40 場。
導演們決定進一步完成長版影片,希望更完整的表達此議題的各個面向與故事。考量龐大的發行資金與商業映演系統的門檻,參考了這一兩年其他紀錄影片的經驗,《祝我好好孕》最後以群眾募資作為取得發行資金的方式,並且進一步善用了募資平台的群眾特性,進行一連串行銷宣傳,以及後續映演的安排。現已達標第二階段募資,金額達到接近 150 萬元,除了六場的北中南首演外,並於 2019 年 6 月初開始院線連映。
延伸閱讀
《祝我好孕》:妳想要怎樣的生產經驗?三位導演/母親 談生產與拍攝 上篇|下篇
* 下篇預告
連結台灣與世界的媒介:《未來無恙》與國際製片人的合作經驗
為了替《未來無恙》尋找合作資源,賀照緹導演帶著故事、企劃參加過許多不同的提案大會,而後也開啟與國際製片人的合作之路。她認為,與國際製片人的合作,對於尋找適合的國際資源、首映場合,以及作品內容的討論很有幫助。
影片接近完成時,國際製片人會協助洽談最適合影片首映的世界影展。從這個合作經驗裡可以看到,台灣影片要參加幾個世界一級或二級的影展,憑藉的不只是影片本身的內容而已,國際製片人的穿針引線,往往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同時,導演也提醒,在思考影片版權時,可以更開闊的去想,這個影片想要發揮的影響力是在什麼樣的地方?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來規劃版權的可能性。
台灣紀錄片,完成之後-台灣紀錄片發行及行銷經驗研究 連載中
註4:電話行銷這塊獨立出來交由舊視界文化藝術公司協助,由專業的電話行銷人員處理。由電話行銷推動成增加的募款金額,撥固定比例給舊視界作為行銷工作費用。
註5:貝殼放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2014 年 10 月,是臺灣第一間也是目前最大的群眾集資顧問公司,各類集資專案在海內外的幕後推手。在科技、設計、影視、社會議題等跨領域的實作經驗中,由具體數據掌握獨門的集資成功法則,並以專案管理團隊,成為做夥集資的夥伴。